文章标题: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南岛 M W 7.8地震的同震粘滑震相研究
文章作者:许健生 李 丽 隗永刚 张 旭
关 键 字:同震粘滑错动;粘滑震相 Xs;止滑震相 XsQ;止滑震相 XsR
文章摘要:
实验室内的岩石粘滑错动实验表明,粘滑错动过程一般可分为预滑、粘滑和止滑3 个阶段,且往往不是一次、单点错动,而是由多次、多点粘滑错动组成,表现为在断层的不同部位、不同时间、多点、多次粘滑错动的特征。在天然地震观测中,破裂前的预滑过程激发出的信号较弱,一般不易被观测到。但破裂后的同震粘滑和止滑过程激发出的信号较强,容易被观测到。2016 年 11 月 13 日新西兰南岛发生 MW7.8 地震后,全球数字地震仪台网(GSN)中的 100 个台记录到同震粘滑过程激发出的粘滑震相 Xs 和止滑过程激发出的长周期勒夫型面波 XsQ 和长周期瑞雷型面波 XsR。观测结果表明,此次地震在破裂开始后的同震粘滑错动过程由 4 次较大的子粘滑事件构成。据此认为,MW7.8地震是断层粘滑错动和弹性破裂共同作用的结果,是一种粘滑错动 + 弹性破裂的机制。还给出 4 个子粘滑震相 P+Xs1、Xs2、Xs3 和 Xs4 以及止滑面波震相 XsQ 和 XsR 的走时关系。在地震记录图上识别出粘滑震相 Xs,有助于认识地震的粘滑错动过程,识别出止滑震相 XsQ 和 XsR,有助于预判地震次生灾害。